多年來政府的河川整治工程以「防洪、取水」為優先,不僅造成許多台灣河川水泥化成為隔絕生態的「三面光」,且隨著極端氣候加劇,防洪效果受質疑後,堤防愈築愈高、攔河堰愈蓋愈多,又造成惡性循環,政府砸大錢把活水整治成死水,時常遭人詬病。
在花蓮富里就有一條「鱉溪」,原先水利署第九河川局規劃了3000萬經費進行環境景觀營造工程,卻引起吉哈拉艾方居民的反彈,認為工程並不符合當地需求,且有破壞生態之虞。
今年初第九河川局新任局長謝明昌上任,決定把這個計畫喊卡,讓鱉溪的整治重新啟動。首要之務是搭建鱉溪流域管理平台,尋求政府與民眾的共識,讓鱉溪既能復育生態環境,且能保障人民財產的安全,更重要的是符合當地居民的期望。經過半年多討論,在「共學營」中充分溝通,政府與民間終於看見了同一條鱉溪的樣貌,要以還地於河、還石於河、減法工程及保留生態環境的理念為基礎,恢復鱉溪生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