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▲地理型態
本局轄區花蓮溪含10條支流、秀姑巒溪含25條支流及一般性海堤、海岸保護工計27座,總長14.02公里。包括花蓮縣全境及台東縣池上鄉與海端鄉之一部份。南北長約140公里,東西寬約27~43公里,區內西有中央山脈、地勢陡峻、高山林立,東有海岸山脈高在200~600公尺之間,兩山脈間之縱谷平原為精華地區,惟平均面積僅佔約13%,其中河川即佔6%左右,故河川縱橫,治山防洪為本縣主要課題。
轄管中央管河川均源出中央山脈,流入太平洋。
花蓮溪水系位於本區中段,發中央山脈拔子山,出谷後轉北,匯集馬佛溪、光復溪(含南清水溪)、馬太鞍溪、萬里溪、鳳林溪、北清水溪、壽豐溪、荖溪、及木瓜溪等10條主次要支流後,於花蓮縣吉安鄉境注入太平洋。流域行政區包括花蓮溪境內之光復、萬榮、鳳林、壽豐、吉安、秀林等六鄉鎮。
秀姑巒溪水系位於本區南段,發源於中央山脈崙天山,出谷後轉北,集大坡溪、鱉溪、螺仔溪、九岸溪、崙天溪(含秀巒溪)、馬加祿溪、安通溪、阿眉溪、樂合溪、樂樂溪(含清水溪)、石公溪、卓溪、高寮溪、豐坪溪(含中平溪)、呂範溪、苓雅溪、紅葉溪及富源溪(含富興溪、太多蘭溪、大肚滑溪及阿夜西溪) 等25條主次要支流後,於瑞穗鄉東折穿越海岸山脈,經大港口流入太平洋。流域涵蓋花蓮縣富里、卓溪、玉里、瑞穗、萬榮、光復、豐濱、台東縣海端及池上等九個鄉(鎮、市)行政區。
中央管河川基本概況如下:
河別 |
河流名稱 |
流域面積 KM2 |
平地流長 KM |
平地平均坡度 |
計畫洪水量
(Q100) C.M.S |
中 央 管 河 川 |
花蓮溪(主流) |
1,507.09 |
36 |
1:337 |
16,900 |
支流-木瓜溪 |
468.21 |
12 |
1:94 |
6,300 |
支流-壽豐溪 |
275.92 |
9 |
1:65 |
2,920 |
支流-萬里溪 |
264.39 |
10 |
1:130 |
3,760 |
支流-馬鞍溪 |
161.80 |
8 |
1:71 |
2,040 |
支流-光復溪 |
53.90 |
15 |
1:76 |
1,720 |
秀姑巒溪 (主流) |
1,790.46 |
63 |
1:265 |
17,600 |
支流-富源溪 |
186.90 |
9 |
1:114 |
2,540 |
支流-紅葉溪 |
65.30 |
7.6 |
1:57 |
713 |
支流-豐坪溪 |
286.80 |
13.1 |
1:155 |
3,930 |
支流-卓溪 |
25.40 |
3.9 |
1:45 |
324 |
支流-樂樂溪 |
628.40 |
7 |
1:265 |
8,270 |
▲氣象
花蓮地區地形狹長,且因北迴歸線通過其瑞穗鄉,致使瑞穗以北呈現副熱帶氣候,而瑞穗以南則為熱帶氣候;受洋流與山脈排列之影響,氣候溫和,雨量充沛;夏季遭颱風侵襲,冬季東北風甚強。
年平均氣溫攝氏23.7度,其中夏季七、八月白天常在30度以上;年平均降雨量2193.1毫米,全年雨天長達165天,雨量集中在五至十月間;日照充足,平均相對溼度在夏秋兩季可達79%,春冬兩季則為77.6%。
花蓮海岸治理及防護


○花蓮海岸治理及防護
●第一區段:
為和平溪口至立霧溪口段為中央山脈東測,屬斷層岩岸,山海相連,因此本段不設任何保護工,如清水斷崖段。

●第二區段:
立霧溪口至花蓮溪口段為立霧溪、三棧溪、美崙溪、吉安溪及花蓮溪等諸河系之沖積層,花蓮縣人口約36萬,約有半數集居於此,為東部之精華區,需要建保護工者也多在此段,如南濱海岸段。

●第三區段:
花蓮溪口至秀姑巒溪口段為海岸山脈東側,山勢雖不高,坡度仍顯陡峻,台地面積有限。海岸線的自然景觀優美,故原則上不另設保護工,如牛山段。而台11線公路沿岸,原則上由公路單位負責防護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