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🏆️「一O七年度花蓮溪砂荖堤段河川環境改善工程」🏆️

一、 工程概述及特色
(一) 工程概述
  1. 砂荖堤段河川環境營造計3,029公尺。
  2. 大同堤段高灘地營造約12公頃。
(二) 工程特色
  1. 花蓮溪砂荖堤段
    水與安全及水與環境
    水環境建設主軸(前瞻)
    就地取材-疏濬主流、固堤、覆土植生
      ✧塊石基腳-營造濱水植物
      植生護坡
    結合在地文化-多樣化堤頂、後坡佈設
      柔性步道
      原民圖騰
      植栽綠化
      湧泉生態池
      連結自行車道

花蓮溪砂荖堤段


  2. 花蓮溪大同堤段
    水環境建設主軸(前瞻)
    水與安全
    既有低水護岸設施
    穩定左原岸高灘地
    水與環境
      保留既有多樣濱水生態環境
      營造青青草原休憩生態空間
      導入在地文化-太陽廣場
      串聯原民活動
      創造放牧附加價值

花蓮溪大同堤段


二、 工程創新、挑戰及周延性
(一) 創新
  1. 導入在地文化,於設計階段時與在地原民部落耆老訪談,將原民圖騰、圖徽及傳說等融入設計內。
  2. 與當地學校配合,以提供獎學金方式,鼓勵學生創作原民圖案,透過競圖方式取佳作數幅,繪製於堤頂意象處,推廣在地原民文化。

鼓勵學生創作原民圖案,透過競圖方式取佳作數幅


  3. 堤頂採用本工程所創預鑄三角形木紋板搭配6分石,排列原住民的圖騰,該工法除施工快速具透水性,亦可豐富了原堤防之單調性。
  4. 利用樹銀行理念,移植工區內受影響區段之既有喬木,做為本工程或後續工程之植栽,另以河濱綠護坦理念保存前坡現況植生,除抗沖蝕外亦可維持河濱生態。
  5. 利用在地塊石鋪於路緣邊取代傳統安全墩,除具安全墩功能並減少水泥用量外亦能與周遭自然景觀融合。


(二) 周延性
  1. 防汛路之建置可串接當地知名景點如花蓮糖廠、拉索艾源泉及大富森林園區引進觀光人潮提升觀光產業。

串接當地知名景點如花蓮糖廠、拉索艾源泉及大富森林園區引進觀光人潮提升觀光產業


  2. 利用畸零地設置之湧泉生態池種植及放養當地原生動、植物,營造豐富的水域空間,並提供適當的休憩及駐足場所。
  3. 拜訪附近部落耆老了解關於當地原民文化、相關傳說及故事,將其融入設計理念中。

將當地原民文化、相關傳說及故事,融入設計理念


  4. 將生態廊道理念納入工程,堤後坡側溝除採透水性及多孔隙設計外,另適當距離亦設置1:4~1:10緩草坡。
  5. 保留工區內不受影響之喬木,施工時並維護原有喬木,可節省公帑及延續喬木生長。


(三) 挑戰性
  1. 工區位處馬太鞍濕地,鄰近亦有拉索艾等湧泉,設計階段便調查及蒐集工區地文及水文等資料,利用工區之畸零地,成功營造湧泉生態池。
  2. 本工程為節能減碳減少混凝土用量,利用鄰近河道整理之大塊石於堤前坡,替代傳統以混凝土異型塊,以減緩河道整理之覆土方流失,有關大塊石之施工及排列方式攸關其受洪水沖擊之穩定度,需開發利用特殊之夾具及具經驗之技術人員相互配合,本工項完成後間曾受洪水沖擊,退水後檢視無受損。

利用鄰近河道整理之大塊石於堤前坡


三、 工程優良事蹟及顯著效益
  1. 水利署工程督導成績甲等,推薦參加經濟部優質獎評選。
  2. 經濟部針對本工程進行施工查核,查核成績榮獲近年最高分89分。
  3. 榮獲經濟部公共工程優質獎第一名,施工品質獲得肯定。
  4. 本工程大同堤段青青草原工區完工後,已提供原住民部落辦理捕魚祭及射箭比賽等活動,亦提供當地居民舉行相關祭典及慶典,獲在地居民、部落及民意代表好評。

工程優良事蹟

射箭比賽